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10個月前(2024年3月),馬斯克說,AI正在以每六個月10倍,每年100倍的速度發展,最遲2030年,比全人類總和更聰明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就將出現。 而五天前(2025年2月19日),蘋果也推出了新款手機——iPhone 16e。 同時宣佈,它將搭載ChatGPT,作為蘋果智能系統(Apple Intelligence)的一部分。 但是,這都2025年了啊,蘋果似乎在AI戰場上有點迷失。 不是說好的改變世界嗎? 想當年,2008,當喬幫主(賈伯斯)從牛皮袋里拿出mac air那一刻,真的,我還是果粉,還想著有朝一日也像喬幫主一樣——改變世界。 然而,如今的蘋果,卻讓我緬懷幫主…… 這是幫主24年前(2001)的宣言——個人電腦將成為一切設備的數字中樞(digital hub)。 然後,幫主在人生最後的十幾個月(2010年4月)頂著巨大的病痛,收購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名叫Siri,很顯然,Siri是幫主構想中的中樞之腦。 當時,幫主還說,蘋果的目標是要聯接科技與人…… 他以自己創作影片感動妻子的例子為證,他希望蘋果能幫所有人都做出專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影片和故事,他希望這一切,不僅僅有蘋果電腦——數字中樞的幫助,還希望這台中樞擁有人工智能的大腦…… 然而,物是人非,當2011年,絕代iphone4S搭載著siri問世以後,世間再無喬布斯。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他的故事……


21世紀初·硅谷

時間回到21世紀初的硅谷,這裡流傳著一個都市傳說: 他們說,有這樣一位大神,擁有著某種扭曲現實(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超能力: 幾句話就能讓對方態度180度大轉彎, 稍微動動手,就能將不可能實現的計劃變為現實。 而且,他一輩子都在探索和拓展人的無限可能。 真有這樣的神人? 《時代》雜誌的執行編輯沃爾特(Walter Isaacson)對傳說很感興趣,各種打聽。 可就在2004夏天,他卻接到一通電話: 請問是沃爾特先生嗎?我就是你要找的那個人。我想請你為我寫一本自傳。 沃爾特看向電話,那上面的來電顯示正是——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 他知道這個人,很怪,但瞭解的不多: 年輕時候去印度尋找修行大師,後來卻拜在禪宗的日本高僧門下。 左手《悉達多》《金剛經》,右手電路板和計算機。 和他共事過的人,要麼說他是絕世天才,要麼說他是人間黑洞,偏執、瘋狂與天才? 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緊接著,沃爾特很可能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到如下故事的人……


蘋果始於——藍盒子

1971年一個下午,一把手槍頂在了喬布斯的肚皮上,當時他16歲,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被搶劫了。 ——把它給我,兄弟。 喬布斯本想猛關車門痛擊劫匪小腿,但還是顧慮對方有槍,他也只能把手裡的藍色盒子遞給對方,對方接過,扔下一串號碼,在揚長而去前又說,如果這玩意兒有用,我會付錢的。 會付錢的劫匪?沒聽說過。 喬布斯驚魂未定,這是他和技術宅好兄弟沃茲(Stephen Gary Wozniak)第一次搞生意,就遇上這種事兒, 他有點後怕,但卻難壓嘴角的興奮。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做的小玩意兒得到了認可。 他們僅僅是動動腦,動動手,就輕鬆做到整個國家花數十億美元建造的基礎設施才能做到的事。 這個東西名如其狀,就叫藍盒子(Blue Box),撲克牌大小,像台簡易的座機電話。 然而,拿起聽筒,它卻能免費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行長途通話。 原來,就像我們在凱文的故事里說過的一樣,當時的長途電話系統非常簡陋,最早的黑客團體——電話飛客們發現,一串2600Hz的聲音就足以騙過系統,讓交換機為你「按指令」接線,然後,你撥打號碼,就能免費通話。 而這一套設備,在喬布斯那裡成本只需40美元。 喬布斯和沃茲最出名的一次藍盒子惡作劇,是凌晨把電話打到了梵蒂岡,假裝自己是基辛格,要求和教皇通話,但他們忘了,因為時差,教皇還在呼呼大睡。 這個方法在飛客圈是人盡皆知的秘密,甚至公開寫在《貝爾系統技術期刊》(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雜誌上,被通信公司大肆追殺。 在黑市,藍盒子售價一度高達3500美元一台, 但在沃茲手搓100台後,喬布斯則決定將其定價——150美元一台, 可能也就是這樣,喬布斯才被劫匪盯上,會是同行嗎? 喬布斯壯著膽子撥打了那張紙條上的號碼, 就好像被劫時的恐懼、不安從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知道他跟對方說了什麼, 劫匪欣然同意和他在公共場合再次見面, 喬布斯的朋友說, 這大概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喬布斯發動扭曲現實的能力。 而在沃爾特的《喬布斯傳》中,喬布斯回憶: 沃茲和我通過藍盒子學會了怎樣合作,也獲得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解決技術問題,並且真的把一些發明投入生產。 沒有藍盒子,就沒有後來的蘋果公司。


童年的回憶……

喬布斯很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 他記得很清楚,大概六七歲時,自己正在草地上和鄰街的女孩麗薩(Lisa McMoyler)玩耍,不知怎麼,小喬布斯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女孩。 童言無忌,女兒驚訝的說:這是不是說明你的親生父母不要你了? 小喬布斯當時就像被閃電擊中了一樣,埋頭跑回家,抱著父母大聲哭喊。 喬布斯夫婦卻捧起他的臉認真的說:不是這樣的,你是我們挑選過的。 當時,喬布斯的生母喬安妮未婚先孕(Joanne Schieble),生父阿卜杜勒法塔赫(Abdulfattah 「John」 Jandali)是個敘利亞人, 一面是伊斯蘭和天主的信仰衝突,一面又是雙方家庭的極力反對。 喬安妮只能秘密從敘利亞來到舊金山一家醫院待產,並含淚辦理收養手續。 但她立下一條規定,收養她孩子的人,必須是大學畢業生。 隨後,幾經波折,襁褓中喬布斯遇到了養父母。 然而,他們卻只是高中學歷,父親保羅(Paul Jobs)是二手車商販,母親克拉拉(Clara Jobs)是出納員,他倆簽字保證會供喬布斯上大學,隨後,喬安妮,咬著嘴唇,點頭同意。 養父母一家住在加州小鎮——洛斯阿圖斯,喬布斯長大些後, 保羅想把自己對機械和汽車的熱愛傳遞給他, 然而,喬布斯卻對汽車裡面的電子設備更感興趣, 週末,他在廢品回收站撿電子元件, 平時,他和7棟房子外的惠普工程師鄰居混在一起, 有次,他甚至用安裝用揚聲器加激光,和朋友們開了場音樂燈光派對。 總之,喬布斯聰明且不安分, 四年級的時候,他就有了高二的學識水平, 父母攔著他跳到六年級, 但也就是這時候, 喬布斯第一次在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看到了龐大的計算機終端, 他說:我覺得自己徹底愛上它了。 緊接著就是認識了好兄弟沃茲,藍盒子,直到高中畢業, 可現在問題來了,喬布斯卻說,我不想上大學。 喬夫婦一時不知所措,但喬布斯接著又說,除非是里德學院(Reed College)。 然而,里德學院,這可是當時全美最貴的大學之一,2018年學費曾達到7萬美元一年。 但校風自由,學術嚴謹,還有全美唯一一座由本科生操作的核反應堆。 喬布斯說,就是這裡,不然我哪都不去。 喬夫婦只好妥協。 然而,喬布斯卻沒怎麼上過正經課,而是迷上了禪宗、冥想和東方哲學。 他絕對貫徹素食主義,吃胡蘿蔔吃得皮膚發黃。 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Robert Friedland)的學長叫住他說,喬布斯,你身上好像有種超能力啊……


去印度……

現在在網上搜索羅伯特,你會發現他是億萬富翁、企業家、家裡有礦。 但在里德學院,他逃課、坐牢,是嬉皮士的領袖。 更重要的是,那時喬布斯認他做精神導師,是他教會喬布斯如何更好運用他的現實扭曲超能力: 凝視加沈默。 發揮超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這樣, 死死盯著對方,注視他的雙眼, 然後問一個問題,並且要求對方看著自己的眼睛回答。 這奧義,來自印度教的一個概念,名叫——Drishti,瑜伽中八種專注目光的統稱。 長期按照瑜伽術練習,有助於集中精力和意識,甚至影響被凝視對象。 羅伯特和喬布斯一樣,也迷戀著神秘的東方奧義。 他說他曾經在1973的夏天,專門到印度拜訪過大師尼姆(Neem Karoli Baba)。 和尼姆的見面,讓他達到了一個全新層次的覺悟。 喬布斯被深深吸引,他學習羅伯特,赤足、吃齋飯、住破屋, 不去上那些必修課,而是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課, 比如書法課,喬布斯說,字體和字母的組合都讓他陶醉,這其中的美和藝術感是科學不可能捕捉到的。 終於,在里德學院18個月後,喬布斯覺得沒意思,在老家洛斯阿爾托斯找了份工作——遊戲公司雅達利的程序員。 當然,里德學院的背景十分好用,即使喬布斯打著赤腳、蓬頭垢面渾身異味,老闆還是把他招了進來。 結果沒乾多久,喬布斯就在辦公室大聲宣佈, 我要辭職,我要去印度。 然後,他還要領導幫他承擔一切費用, 領導也是被氣到差點笑出來, 想到正好有個配件需要到歐洲調試一下,就安排喬布斯順路去了。 這是,喬布斯剛剛讀完一本黑塞的東方奧義書《悉達多》,心中充滿了對佛陀與禪宗智慧的疑惑,於是,他帶著這些疑惑,踏上印度之旅。 喬布斯期望能在印度有一次難忘的體驗, 他參加1400年前,西行玄奘也曾參加過的無遮大會, 規模千萬人起,現在叫大壺節, 他在喜馬拉雅山腳下住下,被聖人欽點削發。 他到新德里,只留下路費,把剩下的錢都給了同行夥伴,決心苦修。 7個月後,喬布斯啓程回家, 他卻對朋友說,我沒有找到大師。 接著,他想拜在舊金山曹洞宗禪師,乙川弘文的門下,也被拒絕, 但是,禪師告訴他,禪意,在人生和工作中也可以被找到。 1975年,一身橘黃色棉袍的喬布斯默默回到雅達利辦公室,開始辦公。 領導給他一個項目,做一個叫《突圍》(Breakout)的小遊戲,其實就是打磚塊。 如果芯片能用到50個以下,每少一個,就有一筆獎金。 一般來說,這個項目需要幾名工程師合作幾個月才能完成。 但或許是印度之旅給了喬布斯力量,喬布斯扭曲現實的能力似乎比以往還強: 4天,5枚芯片被省掉,《突圍》誕生, 這是科技上的成功,也是喬布斯自認為的修行成果,簡潔、專注, 不久後,喬布斯選擇離開雅達利, 他認為,一個普通人在家裡就應該能享受到計算機全部功能,而不只是遊戲。 換言之,一個人和一台電腦,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 他決定和好哥們沃茲,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


蘋果公司的誕生……

這是一本60年代末的非主流雜誌,名叫《全球概覽》([The Whole Earth Catalog)。 拿在手裡,你會發現它紙面粗糙、排版混亂,字體也不盡統一。 然而,這卻是當時硅谷精英們的《聖經》,喬布斯形容它充滿詩意、充滿偉大的想法,是平裝版的谷歌。 內容從戶外運動、流行文化,到生態環保、尖端科技,包羅萬象。 也正是這樣一本雜誌,讓喬布斯決定要做計算機。 喬布斯說,計算機就像自行車,自行車能把人帶到任何地方,計算機也能把人的可能性無限拓展。 1975年,喬布斯拉上沃茲,開始參加一家叫做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活動((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 起初只有大概30人,輪流發言,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喬布斯手裡沒東西,只能幹看著, 但沃茲是技術大神,手寫代碼,利用他在惠普公司做研究之便,幾個月後,竟然成功攢出一台電腦雛形,但他還差最重要的一塊內存芯片,喬布斯知道後,竟然幾個電話就從英特爾免費要來了一些,他可能又發動修改現實的超能力了吧。 但如果你熟知凱文故事,和那個年代的黑客技巧,你應該不難猜出喬布斯這裡如何發動超能力的秘密…… 總之,在下一次俱樂部活動中, 喬布斯和沃茲成了俱樂部的焦點,他們手中的電腦就是Apple I 的雛形。 喬布斯趁熱打鐵,說服沃茲,各自砸鍋賣鐵,用1300美元的運營資本,正式成立蘋果公司。 同時,他們準備在下一次俱樂部活動上,展示他們最新研究的電路板: 人性化鍵盤、8kb內存,很多關鍵元件內置在機器里。 結果,展示慘遭滑鐵盧。 他們的處理器落後,留給用戶DIY的空間也不大,鮮有人感興趣。 然而,散會後,一個叫保羅(Paul Terrell)的電腦商卻主動找到喬布斯: 50台Apple I,30天內能交貨,我就每台500美元買下,現金結賬。 喬布斯果斷接單,時間緊任務重,他找來好幾個朋友幫忙,終於在死線前交貨。 但保羅卻拒絕付款,因為喬布斯交來的是一堆電路板,他要的則是有鍵盤、有電源、有外殼的成品電腦。 這時,喬布斯眼睛死死盯著保羅,一言不發,超能力發動。 就這樣,保羅鬼使神差般地突然同意收貨,交易完成。 30天之後,蘋果公司正式宣佈盈利, 兩年後,Apple II 誕生,賣了600萬台。 喬布斯和蘋果電腦公司一時之間成了硅谷明星,所有人都說,他是商業奇才,是硅谷的貓王。 他能創造需求,能預測未來,跟著他,一切皆有可能。 此時的喬布斯,就像另一本指引他去印度的小說一樣——《光明王》,主人公薩姆帶領同伴,推翻了諸神的科技封鎖和思想禁錮, 他們得到了諸神先進的技術,薩姆化身光明彌勒,從此未來可期。 而此時的喬布斯,就像薩姆一樣,帶領大眾觸碰到了全新的電腦科技, 但是,掌握科技後又該如何? 喬布斯覺得,他是時候需要另一次啓示了。


拜入禪宗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