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今天,我們來聊兩周前,金字塔新發現的地下空間。 這是2025年3月16日的發佈會現場。 四名意大利學者,正在對上百名觀眾講述著自己的這起重大發現。 原來,他們是用一種全新的衛星雷達探地技術,在哈夫拉金字塔下,發現了8個垂直竪井,深648米,比世界第三高的上海中心大廈還高16米,相當於足足240層樓高……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最誇張的是,在8根螺旋竪井之下,雷達還發現了兩個巨大的矩形空間,每個邊長80米,高75米,就像兩個巨大的蓄水池,可誰會把水儲存在地下700多米的地方呢? 現場一片嘩然。 可這還沒完,團隊又說,雷達還發現,整個吉薩高原地下,都分布著各種意義不明的空腔結構,就像是地下城…… 所以,這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發佈會上,技術專家菲利波(Filippo Biondi)說,合成孔徑雷達技術(SAR),是一種通常被搭載在飛機和衛星上使用的探地測量技術,但是,在穿透能力方面一直存在局限性,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們又從探測區域的背景地震波中收集了金字塔內部的微運動數據,將探地數據與微運動數據結合,再通過一種專門開發的數據處理軟件,我們得以實現對金字塔內部和地下的高深度探測。 這種新技術,讓金字塔變得「透明」,從而有了此次發現。 這裡補充一些技術細節: 根據發佈會介紹,團隊的SAR探地雷達數據來自兩顆距離地球643公里的衛星。 通常,這種探地數據只能顯示乾燥沙漠之下30米左右的數據,而且受金字塔巨石結構的干擾,它無法清晰顯示金字塔之內和之下的隱藏結構。 但如團隊技術官所說,他們使用了背景地震波中的金字塔內部微運動數據來輔助處理。 這其實也是一種成熟的探測技術,所謂的背景地震波,主要來源吉薩高原地區的天然地震和人類活動,如錘擊地面、建築工地、車輛行駛等等等的。 理論上,這些地震波確實可以帶來金字塔內部的微運動數據,可是,究竟是否能有效的將之與SAR數據結合處理分析,這個目前還是該團隊首創,並且,早在3年前,2022年的一篇論文中,該團隊就對這一方法進行過詳細的數學論述,而且,這篇論文中,也用不少已知結論驗證了掃描數據的可靠性,比如,我們已經,金字塔不是4各面,而是極微觀的八個面,這八個面的楞線出現在了掃描數據當中。 其次,將胡夫金字塔的已經內部結構與掃描數據對比,也大致能對得上,尤其是對國王墓室五層機構的顯示,數據比較精確。 接著,整場發佈會持續4個小時,有大約1個小時,都是技術官菲利波在對他們的雷達技術做詳盡的講解,看來他們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 另外補充一點,團隊如何從這些看著就頭痛的探測數據圖渲染出這類高清的3D效果圖? 其實,團隊也說得很明白,全靠猜,而且,他們也說,他們的猜測並不一定準確,目前,團隊研究除了這場發佈會意外,還有10頁簡報已經對外發佈,具體的研究論文,暫時處於同行評審階段,待評審結束後,大家也可根據發表論文中的具體數據,自行研究和「猜測」。 這大概就是目前,團隊研究的具體情況,接著,我們來說說,現場這四名團隊成員。
四名團隊成員,有三名博士和一名發言人組成。 分別是,擁有應用化學和基礎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項目牽頭人——卡羅拉(Corrado Malanga); 擁有歷史學博士學位的埃及學學者——梅(Armando Mei); 雷達技術專家——菲利波(Filippo Biondi); 和一位主要負責宣傳、統籌的發言人——尼科萊(Nicole Ciccolo)女士。 這場發佈會,就是有尼科爾女士策劃、組織的。 然而,為什麼一項正經的科學研究,要搞得像娛樂節目一樣,還有發佈會呢? 這個我們我們稍後細說,似乎和團隊的發現有關。 接著,我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團隊的具體發現。
吉薩高原上一共有三座金字塔,通常,我們熟悉的,是最北邊的胡夫金字塔,它內有一個巨大墓室,因此考古專家們認為金字塔是陵墓。 接著,哈夫拉金字塔其實是中間最雄偉的這一座,它雖然只有136米,比胡夫金字塔矮了10米,但它被修建在一塊台地上,因此看上去更壯觀,包括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這也是它的附屬建築,它最顯著的特徵,是頭頂有一個帽子,這是至今都還沒有脫落的遠古金字塔外立面塗層,最開始,金字塔修好是,外面有白色的石灰石塗層。 按理說,修建哈夫拉金字塔時,古埃及人應該比胡夫時代技術更成熟,國力更強盛,想要表現出來的雄偉也更巨大。 可是,剖開來看,哈夫拉金字塔的內部結構與胡夫金字塔相比,簡直寒酸,只有一個小小的墓室和走廊,完全不如胡夫金字塔複雜。 為什麼會這樣? 考古學家們無法解釋。 可是,這次發佈會上,該團隊卻拿出了讓人震驚的新發現。 原來,他們的數據顯示,哈夫拉金字塔內部有5個像胡夫金字塔墓室一樣的結構,而且,結構間還有巨大的迴廊相連接。 如果當真如此,那只能證明,這些空間結構的入口,自1800年代,拿破侖入侵埃及,西方人重新發現金字塔以來,200多年,就從未真正被考古學家們發現過…… 還是說,發現了,卻故意隱藏? 畢竟,胡夫那邊,一個大墓室和大走廊就讓吃瓜群眾們接連搞出壓電理論、水錘理論、虹吸理論等等等等,這些我們都聊過,真的很傷腦筋…… 好了,不扯遠了,再補充一點發佈會的潛台詞,那就是,如果發現的這五個哈夫拉墓室為真。 那麼,幾乎可以肯定,金字塔不是墓室。 因為,哪兒有一個國王,把自己剁成五份分別裝入五個墓室的道理? 胡夫那邊,一上一下,兩個,你還可以勉強解釋為,國王墓室和皇后墓室。 那這邊,難道是,一王四後歡樂墓室?
數據表明,地下8個竪井,每個約為20米直徑。 纏繞的那些螺旋線,3D建模圖上雖然看起來像是在外面一樣,其實,它應該是在竪井內部,是樓梯還是坡道?或者其他用途? 發佈會上,埃及學家梅(Armando Mei)指出,這種螺旋竪井的特徵和傳統埃及考古學中已知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 反倒是,在意大利的聖帕特里克井中出現過,這是當地中世紀建成的一種水利設施,但名字卻來自愛爾蘭的一個洞穴——聖帕特里克煉獄(St Patrick's Purgatory)傳說,跳進去,就能到達地獄。 還有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達達哈里爾階梯井,建於15世紀,也有類似結構。 可就整個埃及考古來說,這種結構目前是唯一的。 同時,如果這真的是竪井,那麼,也就牽涉出一個無法解釋的工程學問題。 古埃及人如何保證這些竪井不坍塌? 就像我們的水井一樣,水井內壁都需要用石頭加固,否則隨著深度越深,牆體自重越大,也就越容易垮塌。 可是,這8根深648米的竪井古埃及人如何挖掘,又如何加固? 該團隊表示,難以想象。 因此,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會不會不是竪井,而是某種羅馬柱? 真的就跟那傳說梗圖一樣,金字塔不過是一根巨大方尖碑露出地表的方尖而已? 也有網友更腦洞大開的猜測,難道是某種彈簧? 比如,這位網友做出了這樣一張完整比例尺的建模圖,這真的很瘋狂。 就像要彈出去的某種玩具一樣……
在8根竪井的盡頭,地下700米處,竟然還有兩個邊長80米,高75米的巨大矩形空間。 這是什麼? 沒人能回答,按理說,這種深度的矩形空間,現代工程都難以修建,土方如何運輸? 牆壁如何加固? 難道全靠那8根竪井像電梯一樣直上直下的運輸? 況且,哪怕造出這樣兩個地下700米處的巨大矩形,數千年過去了,現代大概率也變成了蓄水池,因為,尼羅河上游早就修起了阿斯旺大壩,金字塔底下的地下水位很高。 這個我們從先前,埃及古物局長扎西哈瓦斯博士帶攝制組參觀歐西里斯竪井的影片中就可以看到,那會兒還是1996年,拍攝地,距離地面僅僅30米而已,就已經有一口所謂的歐西里斯之棺被地下水淹沒。 更何況現在呢? 就像我們先前聊獅身人面像底下的記錄大廳一樣,根據古物局長扎西哈瓦斯的介紹,一切都沒了,地下水位已經又漲了7-8米,一切都沒淹沒了…… 所以,這裡探測出來的地下700米是什麼概念? 可能全都被地下水泡著吧,這難道也是它不坍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