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2025年7月,真的會有地球災變嗎? 預言家們,龍樹諒說,我看到了末日海嘯和沸騰的菲律賓海。 泰國醫生普萊則說,三土三水兩火,夏天不要去日本…… 還有100年前的王仁三郎,他也說過,屆時日本火山、地震、海嘯齊發。 包括很多敏感的普通人,也開始夢見今年夏天的災變,地球在進入2025年後,似乎變得讓人不安…… 另一邊,科學家也檢測到,3月緬甸強震後,巽他海槽異動,類似2004年巴釐島的無預警海嘯可能隨時發生。 加州外海也相繼冒出上千個海底孔洞,而檢測孔洞噴發物品後,專家們發出了板塊蓄力,80年內北美巨災的警告。 還有越來越活躍的日本南海海槽,40年內引發最大M9.1級地震的概率又被調高至90%,更有日本火山專家警告,現世三大災:南海海槽(地震)、首都直下(地震)、富士噴發,這也相互連動…… 以及這張2025年,忽然被跌成大廈的台灣地震統計圖,上千次有感地震,這也預示著琉球海槽和基隆外海的板塊蓄力…… 再加上今年年初,科學家們從未想過的深海鮟鱇魚,游到了淺海。 俄羅斯海岸爬上來一條好似長著大腦一般的深海怪魚。 以及太平洋周邊頻繁出現的深海皇帶魚…… 它們被日本人叫做地震魚。 這是怎麼了? 為什麼日向灘外海M7.1級地震,就嚇得日本首相取消出國訪問,留守日本備災? 日本人是不是真的已經預警到了什麼? 原來,不只是預言和感應,我們從歷史、板塊和地震原理出發,就將發現地球,忽然迎來了一個活躍期…… 而這一切到底會不會在今年夏天爆發?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時間回到2015年,一個華盛頓大學的學生說,我找到了300年前日本孤兒海嘯的元兇。 是這些太平洋海底,正在冒泡的孔洞。 當時,這位名叫菲利普(Brendan Philip)大四學生不過是在幫導師追蹤海底甲烷。 但他卻發現,這裡噴發的不是甲烷,而是淡水。 更進一步,他又大膽的假設,這些淡水來自俯衝帶,是陸地板塊和海洋板塊間的潤滑劑,它們被擠壓噴出。 所以,如果持續監測這些淡水噴孔,是否就能評估板塊運動,從而預測地震呢? 菲利普不僅認為這有可能,還猜想,一旦這裡爆發地震就是毀滅北美級別的災變。 甚至認為,300年前的日本孤兒海嘯,就是因為這裡曾發生了一場超級地震。 等等? 你是說,海嘯跨越7000公里襲擊日本? 板塊之間俯衝靠淡水潤滑? 那地幔中哪兒來這麼多淡水? 當時船上的同學們,都覺得菲利普是不是瘋了,可後來,菲利普還是把這些猜想寫入了自己的畢業答辯之中…… 雖然聽上去荒誕,但幸好導師們慧眼識珠,一眼就認准了海底噴發淡水的證據——這裡竟然有淡水魚生活。 因此,菲利普的腦洞沒有被忽略,而是從2015年開始,就引發了北美學界的持續研究,專家們把這一淡水噴發帶叫做「皮媞亞的綠洲(Pythia's Oasis)」,隨後,專家們從這綠洲中,竟然真的揭示出某些超級地震,可預測的真相……
日本元祿12年12月8日(1700年1月27日)深夜,一場毫無徵兆的海嘯襲擊日本。 巨大的海牆沒過山腳,海邊的村莊消失了,聽不到呼喊與求救,只是山寺中的僧人們隱約感到,黑漆漆的夜幕中,大海從自己腳下卷過…… 預計當時的浪高在5-10米之間,橫掃了半個日本,從北部的仙台到南部的田邊全都遭了災。 無數家園和商鋪被夷為平地,城堡的護城河被沖毀,海邊漁村十不存三。 可海嘯發生之前,周邊沒有任何地震,甚至海嘯過後,日本的學者和僧人們也都對這次海嘯,一頭霧水。 甚至有頑固派認為,這根本不是海嘯,哪怕你聽著是海嘯,看著是海嘯,淹過來也是海嘯,可沒有地震就不算海嘯,這是漲大潮,孤兒一般的超級大潮…… 好吧,日本人來不及爭吵,因此,很快元祿大地震又來了。 這可能是一場M8.1-8.6級的強震,震中在東京外海的相模灣海槽當中,半個東京被夷為平地,無數建築葬身火海,一切發生在凌晨2點所有人都熟睡的時候。 而僅僅15分鐘以後,5-8米的海嘯又在夜色中襲擊了陸地…… 數萬人罹難,甚至不分平民與貴族,天皇因此改元,將元祿年號改為寶永,希望得到上天的寬恕。 可寶永這年號也並不吉利,僅僅4年以後,更可怕的寶永地震又來了…… 這是一場預計規模達到了M8.6-9.3級的日本最強地震。 如果當真有M9.3,那麼,這相當於10萬顆廣島原子在日本南海海槽中爆炸…… 當時是1707年10月28日下午兩點,6萬棟房屋頃刻間倒塌,火災四起,山體滑坡,奈良盆地,甚至出現了土壤液化的現象,大地如波浪般起伏…… 我這裡大概幫大家找了一段去年(2024年)1月能登半島強震,地面液化呼吸的影片,還有相關的原理解說,是因為地下水被直擊擠入地表,讓地表變成了果凍,大家不妨感受一下…… 這還沒完,回到1707年的那個下午,地震過後,緊接著,海嘯又來了,在土佐,幸存者們記錄下26米高的傾天海牆。 半個西本在燃燒,而僅僅49天後,富士山又爆了,從腰部噴射出三個火山口,噴發持續整整15天,其中最強烈的4天,滾燙的碎石流被噴上近千米高空,在向東,直到海邊,再如滾燙的泥雨落下…… 人們就像地獄中掙扎的螞蟻,而與此同時,中國清朝的《湖州府志》中也記載,河水暴漲。地震。 這就是元祿、寶永年間的地球災變…… 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日本人想在經歷一次,而他們研究後發現,這一切,似乎有跡可循,從孤兒海嘯,到元祿地震,再到寶永年間的南海海槽總爆發,它們的源頭,當真就在7000公裡外,那些噴發淡水的海底孔洞當中嗎? 如果是這樣,那北美方面,又為何沒有這場災變的記載呢? 深入調查,原來,這位舉著「聖魚」的北美印第安人後裔,似乎能說出當年的傳說與現實……
這位印第安後裔,來自著名的支奴乾族(Chinook)。 支奴乾,既表示強大的戰士,也表示吃魚的人。 他們世代生活在哥倫比亞河下游和俄勒岡州沿海,漁獵為生。 被高高舉起的鮭魚,是他們的聖魚,而那些被美國水兵們抱起的巨型皇帶魚,則是他們眼中的魔鬼魚。 來自深海,預示著地震、山崩和海嘯…… 支奴乾人說,1700年的北美巨災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能記載的沿海居民,都在那驚天災變中化作了如森林一般的幽靈…… 說著,這些支奴乾人帶科學家進入了內斯科溫鬼林(Neskowin Ghost Forest)。 這是一大片矗立在海水當中的雲杉森林,但為什麼會長在淺海當中? 雲杉不應該生長在山坡、內陸之中嗎? 支奴乾人告訴前來考察的專家,這也許就是你們要尋找的記載,當年的山崩與海嘯,讓山坡像魚膠一樣起伏,巨大的雲杉如同風中的蕨類植物。 接著,海牆,沒過了整座山丘,像石碾一樣將內陸、壓低,變成了海岸…… 果然,專家們沿著支奴乾人指出的線索,又發現了北美沿岸30多座鬼林,以及深入內陸160公里的眾神之橋,這是上億立方山體滑坡所形成的陸橋,而挖開地面,也過顯現出厚厚的海水沈積層,這就是當年巨大海嘯的見證…… 恐怕,這的確是當年對半個北美進行天地再造級別的災變…… 而除了少數幸存的支奴乾人,我們曾經對此一無所知,因為,當時的世界地圖,還是這個樣子,現代文明並未探索北美西部。 然而,這些巨大地震、海嘯的能量之源究竟在哪裡? 繼續破解,地震與火山專家們,從那些海底噴泉中發現了秘密,並給我們描述了這樣幾段地球原理……
首先,地球被大體分為這樣一些板塊。 這些板塊之間如何拼接? 並不是像拼圖一樣平整連接,而是互相疊壓、移動的。 通常,海洋板塊在陸地板塊下面,向下擠壓俯衝,這些俯衝帶表現在地球上,就是各大海槽、海溝。 接著,這個擠壓、俯衝的過程中,陸地板塊就會因摩擦力,一點點被壓彎,就像慢慢蓄力的臂力彈簧一樣。 等到哪一天,這個蓄力到了極限,陸地板塊突然彈回,這就將在海槽內釋放出巨大的地球能量,引發地震和海嘯。 然後,注意看,日本其實是長在北美、歐亞、太平洋和菲律賓海,這四大板塊上的一系列島嶼。 太平洋板塊正在擠壓著向菲律賓海板塊之下俯衝,這造就了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接著,菲律賓海板塊被擠得不行,於是,它就又瘋狂的向歐亞板塊底下俯衝,它像個鑽石、鋼鏰,又小又硬,而兩邊巨大的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也是寸土不讓,不斷施壓,於是,這個俯衝帶就形成了世界上最暴躁的海槽之一——日本南海海槽…… 然而,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又是被誰擠壓推動的呢? 我們先看太平洋這邊,發現沒有,原來,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還有一個更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塊。 這是一個狂躁的地球隆起帶,可能是因為一根超級地幔柱在這下面持續噴湧循環,因此,地表上來看,太平洋板塊和胡安·德富卡板塊之間,就被一條貫穿整個太平洋的大洋中脊不斷往兩邊推,就是太平洋板塊的推理來源。 接著,按理說,小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塊,直接承受著約等於推動半個太平洋板塊的巨大推理,它應該比那邊的日本南海海槽更暴躁啊,可為什麼感覺北美、加州、黃石、溫哥華這邊並不是天天火山、地震,比日本那邊好多了呢? 原來,很有可能,這正是2015年菲利普發現的秘密——胡安·德富卡板塊與北美板塊的俯衝之間,存在這大量淡水潤滑。 後續研究證明,皮媞亞的綠洲,已經持續噴發了至少1500年,形成了穩定的淡海水鹽度,就像河流入海口一樣,可以供各種淡水魚蝦生活…… 可是,下一個問題,地幔中真的有這麼多淡水作潤滑劑嗎? 目前,雖然我們對地幔的瞭解還十分有限,但是就在最近幾年,通過觀測北京地下的異常點,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地幔中的確有大量淡水存在,僅僅北京地下700-1400公里的地方就有至少相當於整個北冰洋總水量的淡水儲存…… 它們就像大地的潤滑劑,驅動著板塊構造,並導致板塊在地球表面移動。 一位科學撰稿人曾說,看看我們的姐妹星球金星,金星內部非常炎熱和乾燥,沒有板塊構造。 所有的水可能都蒸發了,沒有水就沒有板塊。這一系統被鎖定,就像因沒有潤滑油而生鏽、死亡的錫人一樣。 所以,還記得我們聊過的板塊位移學說嗎? 曾經獲得過愛因斯坦背書的地球物理學說,也是電影《2012》的原理藍本。 其中不也說,地球板塊是支撐在一層非牛頓流體之上嗎? 這層非牛頓流體會不會就是地幔中的淡水層? 《2012》中描述的那種板塊位移,地殼兒失速,天地瞬間再造,真的會因為這層淡水層的異變而到來嗎? 也許這些離奇的學說我們還難以證明,但是,我們目前幾乎已經證實,皮媞亞的綠洲下的那些淡水噴口,就在潤滑胡安·德富卡板塊和北美板塊。 那我們接著按照這條思路設想,如果哪一天,這邊的潤滑突然卡住了,所有的推力,全部向北美板塊和日本那邊的菲律賓板塊輸送,會發生什麼? 很顯然,如果你掰過臂力器就會知道,左右兩邊,將會因為你的臂力不支而相繼爆發猛烈回彈——巨大的海嘯、地震將在兩邊依次展開…… 而這,不正是300年前,天祿、寶永年間我們所見證過的東西嗎…… 或許,故事分享到這裡,你也在心中默默許願,千萬別又卡住了啊。 然而,現實之神卻好像在低語,2025,我有點卡住……
2024年8月10日,加州外海忽然出現這樣一條巨大的深海皇帶魚,直接被游泳者發現,並搬運上岸。 這條魚身長3.6米,被發現時已經死亡。 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品種,頭頂、下巴、尾鰭上有多條紅色的觸鬚,長相夢幻。 這條皇帶魚上岸後,負責研究的海洋學者弗拉布勒(Ben Frable)表示,自1901年起,加州僅目擊過20次皇帶魚,它們通常居住在200-1000米深的海底,即使死亡,屍體也很難漂到海岸。 另外,科學家首次記錄並描述皇帶魚的時間,也巧好是1772年,孤兒海嘯之後,元祿地震之前。 當時,就連北歐地區,都有皇帶魚頻繁現身,於是,它被一名挪威生物學家——彼得·阿斯卡尼奧所研究、分類並命名。 在歐洲、北美印第安和日本傳說中,皇帶魚都與地震、災難有關。 而果然,加州這條皇帶魚上岸後兩天,當地也發生了4.4級地震。 或許這和海槽內的某種變化有關? 雖然目前科學上還沒有找到直接證據,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前,有20條皇帶魚被衝上海岸。 同時,311大地震前7天,日本茨城縣54頭鯨魚擱淺,4天後,也就是地震3天前,日本三陸又出現358頭海豚擱淺,連綿數公里。 科學家們目前將這統稱為,地震宏觀異常現象。 除了各種動物,還包括地震雲,地震光,比如這個,就是今年1月台灣嘉義地震時拍到的地震閃光,肉眼可見,還緊跟著地鳴和動物異動…… 最詭異的是今年2月,西班牙科學家在加納利群島的淺海中拍到了一條深海鮟鱇魚,它通常生活在200-2000米的深海,身體結構無法適應淺海低壓,它將很快死亡,這種現場從未見過,是否因為它提前感知到了某些深海海槽的溫度、磁場異動,而生理失衡,誤入淺海呢? 或許,接下來的研究,又的確揭示了某些地震與海槽溫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