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今年3月15日,馬來西亞內閣忽然宣佈,重啓調查。 他們似乎找到了馬航370的位置? 更有新聞報道說,這是新技術出現了,最快10天就能找到。 而且負責搜尋的海洋無限(Ocean Infinity)公司則承諾,無發現,不收費。 所以,真相即將揭曉? 然而,就在這一爆炸的消息剛剛傳出兩周後,海洋無限公司,卻忽然停止搜尋,將船開到新加坡待命。 這是已經找到,準備打撈了嗎? 還是錢沒談攏,我先歇著? 又或者當真發現了什麼不能說的秘密? 其實,回顧馬航這11年來的眾說紛紜,我們可以總結出五點懸疑: 第一,墜落的地點究竟在哪兒? 第二,已發現的碎片顯示出哪些矛盾? 第三,失蹤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四,機長是不是第一嫌疑人? 以及最後一點,第五,海洋無限公司為何如此胸有成竹? 他們真的已經找到馬航370了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懸疑1:墜落地點

2024年3月9日,馬航370失蹤10週年時,這位名叫西蒙·哈迪(Simon Hardy)的英國飛行員爆料說,我參加過馬航搜索,我知道它的位置,我用了世界上最好的飛行模擬器來模擬飛行,這是一條精密策劃的飛行線路。 它被迫降在南印度洋的吉爾文克(Geelvinck Fracture Zone)斷裂帶上,這是一條延伸數百公里,平均深度3400米的海溝。 哈迪機長曾參加過2015年的搜索,他堅信飛機最終落在了這個地震頻發的斷裂帶上,他還向英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太陽報》解釋說,如果你真的能把(飛機)開到那裡,幾年後,飛機就被會海底地震掩埋,所以它如今很可能不僅在3-6000米深的海底,還被地震所引發的塌方掩埋著。 真的就像有誰不再想讓它被任何人找到一樣。 雖然,哈迪機長的理論聽上去有些陰暗,但其實,官方所划定的最終區域,不僅包括吉爾文克斷裂帶,還包括其他5條海溝和斷裂帶,飛行線路真的就像被精心策劃過一樣,專程開到這裡來隱藏…… 另外,官方究竟如何得出這一長弧形的墜機區域,具體說來,大概與1顆名叫Inmarsat-3 F1的英國衛星有關……


Inmarsat衛星

2014年3月8日凌晨,當馬航剛剛飛入越南空管區域後,它突然關掉了各種通訊設備,隨即從民用雷達中消失。 接著,我們通過馬來西亞軍方雷達數據得知。 它在失聯後,做出了「戰術規避動作」,在270°掉頭的同時,突然拉高至13000米,又急速降低至7000米,以低空姿態飛越馬來半島,然後轉向西北,並於54分鐘後,飛出了馬來西亞軍方雷達監控的範圍,徹底從我們失業中消失。 按理說,之後我們本不應該知道它又掉頭去了南印度洋,回想一下,11年前剛剛出事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不少人猜它飛去了中亞? 可後來又是怎麼確定它沒有往中亞飛的呢? 其實,這就是那顆Inmarsat衛星算出來的結果。 Inmarsat,這是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 Organization)的簡稱,它是一家英國上市公司,擁有10顆衛星,如果你購買它的服務,它就會為提供全球衛星通訊。 然後,波音公司是它客戶,因此,馬航370所使用的波音飛機,就會把很多飛行數據實時傳輸給它。 它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不怕關機和斷電,它不僅靠飛機終端,也靠衛星終端發送握手請求。 這就像我們打電話一樣,不僅飛機打給衛星,衛星也會打給飛機,因此,哪怕馬航370上各種通訊設備都關了,但它依舊在失聯後給370打了7次電話,雖然這7次得到的回音都是「您所撥打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但是,這七次撥打的時間和收到回音的時間都有記錄。 因此,我們得到了7個圈。 接著,負責打這七次電話的Inmarsat-3 F1衛星是第一顆地球同步衛星,理論上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約等於定在地球印度洋上空的一個點上,於是,根據計算撥打時間和回音時間的微小時間差,我們就可以計算出,飛機當時大致的飛行方向和飛行高度。 所以,在這個計算完成之後,我們確信,馬航370沒有飛往中亞,而是最終墜落到了南印度洋上,這樣一大片長弧型的區域之內。 可為什麼計算的如此「大概」呢? 具體原因主要是兩點: 1,同步衛星並非100%與地球靜止,握手時間也無法精確到小數點後幾十位,因此,計算誤差體現到地球上,就是一個長2400公里,寬200公里的巨大弧形區域; 2,十分詭異,8點19分的第七次握手,並非衛星打給飛機的,而是飛機突然發出的,可還沒有發完就中斷了,因此,這第七圈只是一段「部分握手」信息,專家們無法據此計算精准位置。 接著,為什麼飛機會發出這「部分握手」信息? 據推測,它當時應該是墜海了,先前被切斷的供電系統,突然在墜海時被接通,於是,飛機終端開機,並嘗試自動登錄Inmarsat,發來握手信息,可是,只發了一部分,飛機就徹底毀了,信息中斷。 以上,就是飛機墜海位置確定的原理。 接著,按理說,黑匣子配備有水下定位信標,會在墜機入水後,主動向外發射信號,以便於搜救,可我們為什麼又沒有接收到它的信息呢?


黑匣子的遺憾……

說起來十分遺憾,有關黑匣子,這裡又有兩段插曲: 首先,黑匣子上的電池只夠用30-40天,可等到澳大利亞救援船趕到時,都已經過去27天了,只剩下13天,要在這2000多公里的地球之弧上找信號?這真是大海撈針。 其次,當時黑匣子向外發射的信號預計能穿透2000米水深,但很可能,它已經沈到了3-4千米的海溝之下,這也導致救援隊難以檢測信號。 就這樣,我們錯過了第一時間,通過黑匣子信標定位飛機的機會。 接下來的尋找,就真可謂是大海撈針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各國搜救隊紛紛退出。 反而堅持到最後的,是一家商業公司,它就是故事最開始說,無發現不付費的海洋無限(Ocean Infinity),它其實早在2018年1月,就跟馬來西亞政府簽過一次這種無發現,不付費的合同。 但後來,它們的水下機器人也確實什麼都沒有找到,不得已,截止到2018年5月,馬來西亞政府正式對外宣佈,終止一切有關馬航370的搜尋工作…… 家屬們絕望了,整整4年的期盼落空,他們想要的真相眼看著,永遠消失了…… 公眾們也漸漸不再關注,一切就像翻頁了一樣。 但其實,在「遺忘」中,卻還有不少人在堅持尋找著真相。 他們其中,有人想到了全球無線電網,有人想到了模擬飛行和更精確的數據計算,還有人則是最簡單認為,這附近洋流豐富,飛機碎片很可能跟隨洋流漂向非洲,那我們是否可以去非洲撿碎片,再從碎片上分析線索,用來輔助計算飛機的墜毀信息呢? 可是,接下來對碎片的發現和分析,又讓整件事兒,出現了幾個重大的矛盾點……


懸疑2:碎片矛盾

2015年7月29日,馬航失蹤16個月後,搜索海域一無所獲,可遠在3600公裡外的留尼旺島,一個海灘清潔工早上剛剛打開管理處大門,大門前的沙灘里就斜插著一塊2米長的機翼碎片。 清潔工名叫約翰·貝格(Johnny Begue),沒走幾步,又發現了一個殘破的行李箱碎片和兩個瓶子,一個瓶子是印有中國字的礦泉水瓶,一個是馬來文的清潔劑瓶。 貝格很快意識到,這極可能與馬航370有關,於是報警,警方和國際調查團最終通過上面波音777的序列編號確認,這就是馬航370的右側襟副翼(Right wing flaperon),因為,馬航370是當時唯一失蹤的波音777飛機。 接著,調查襟副翼專家們發現了這樣幾個異常點: 1,它四面都長滿了藤壺,這意味著它漂浮時,全部都泡在水里,因為,藤壺不能在空氣中生長; 2,模擬襟副翼發現,它在自然狀態下,幾乎不可能全部泡在海裡; 3,它的藤壺長度似乎很年輕,根本不像漂了16個月的樣子,因為,這是一艘311地震中失蹤的小船,發現它時,它也漂了15個月,藤壺長度是這樣的。 所以,如何解釋這些異常點? 目前,專家們這樣解釋1、2兩點,那就是,它漂流的角度和風向、速度必須在這樣一個範圍內,才能保證它四周長滿藤壺,而如果按照這一數據倒推,那麼它的漂流起點有兩個,一是更靠北的赤道附近,而第二個恰好是與搜索弧相近的南印度洋北端區域。 或者,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襟副翼剛開始和其他大塊殘骸相連,整個沈在水下,長滿藤壺,然後,從大塊上脫落,又單獨漂到了留尼旺島。 可如何解釋第三點呢? 獨立調查者傑夫·懷斯(Jeff Wise)詢問過兩位專門研究過這種藤壺(Lepas anserifera)的日本和美國專家後得到的答復分別為,2周到幾個月之間,和不到六個月。 所以,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目前碎片顯示出來的最大矛盾點。 另外,除了藤壺問題,還有獨立調查團隊(Mike Exner)和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 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 )都通過分析襟副翼損傷認為,它可能沒有」打開「。 按理說,飛機在降落時,這塊襟副翼都需要」打開「以減緩飛機速度,但現在它沒有」打開「,是否意味著最後時刻,飛機沒有做任何減速動作就撞向了海面呢? 這也是我們能從碎片中讀出的一大重要信息。


碎片獵人·吉布森

當留尼旺碎片的消息轟動世界後,一個名叫吉布森(Richard Gibson)的美國人,決定將自己位於老撾的小酒館交給朋友打理。 他要去做一名全職的碎片獵人,來用更多的碎片來還馬航一個真相。 他自稱現代版印第安納·瓊斯,來自一個富足的美國家庭。 父親是加州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參加過一戰。 母親是斯坦福法學院的畢業生,熱愛考古和環球旅遊,從小就帶著他滿世界轉悠。 因此,2016年,59歲的吉布森前往莫桑比克,開啓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當時,他認為,既然留尼旺都已經發現了碎片,那這會兒2016年,碎片應該都漂到非洲東海岸了。 果然,吉布森的判斷很準確,2016年2月底,他在莫桑比克的海濱小鎮雇船,前往一個沙洲垃圾場尋寶,立刻就發現了這塊帶有請勿踩踏字樣(No Step)的碎片,後來經鑒定幾乎可以肯定來自馬航370,是飛機右側水平穩定器的面板。 但這上面為什麼沒有藤壺? 也似乎從破損狀態上讀不出更多飛機信息。 接著,吉布森繼續尋找,他又根據洋流預判,在馬達加斯加找到了10多塊幾乎可以肯定是MH370的碎片,然後,十分詭異的一件事兒發生了,那就是,當吉布森將這些碎片交給馬來西亞駐馬達加斯加大使扎西德·拉扎(Zahid Raza)後,大使意外在市中心被人槍殺…… 難道是有誰在阻止調查? 吉布森也認為,自己在調查過程中,多次受到過死亡威脅,也受到過恐嚇和網絡抹黑。 2022年12月,吉布森更是在馬達加斯加的酒店房間被「專業入室盜竊」,遺失了筆記本電腦。 當時,他剛剛發現了一塊重要的碎片,是11月17日的時候,一個當地朋友提供線索,帶他去到了一位當地漁民家裡。 漁民拿出一塊長81釐米,寬71釐米的碎片,其中有蜂窩狀夾心,很像是馬航370上的東西。 於是,吉布森詢問漁民,這東西哪兒來到? 漁民答,5年前,也就是2017年,自己海邊撿的,當時上面長滿了藤壺,自己清理以後拿回家給媳婦當洗衣板,很好用。 聽到藤壺,吉布森更加確認了。 但接下來,如何處置這塊碎片,他卻猶豫了。 本來,先前他一直都交給馬來西亞政府,但這次,他決定找專家組自費研究。 結果,電腦失竊案就發生在他做出這一決定以後,後來,專家組認為,這就是馬航370的前起落架左耳軸門,然後,通過分析上面的划痕和破碎狀態,專家有給出一個重要的推測,認為,飛機在墜毀時,這個左耳軸門是打開的,這也就意味著,前起落架很可能是放下的…… 然而,用前起落架放下的姿態入海?這會發生什麼? 毫無疑問,會讓飛機立刻解體、破碎…… 這似乎與前面,那塊襟副翼沒有」打開「,高速墜海的結論相符,難道真的是最後一刻,有駕駛員在故意讓飛機碎成渣嗎? 由於這塊碎片,吉布森並沒有送給官方研究,目前以上推測也都是某種來自民間的「都市傳說」。 目前,雖然已經發現40多塊疑似碎片,但官方確認的只有三塊。 接下來,我們還是按照官方信息繼續往下梳理……


數據大師·讓-呂克